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5篇
社会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圣经》中的基督教思想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艾米莉·勃朗特对来自神话文学原型的创造性利用,使得读者对她的小说《呼啸山庄》在心理上得到了一个最佳的审美距离。她笔下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正在经历着当年亚当和夏娃那般守乐园的欢乐和失乐园的阵痛,正在步人类始祖复乐园的艰辛道路的后尘。《呼啸山庄》以其深情的笔墨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人类远古历史的现实画卷。在科学和宗教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正在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42.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惠特曼齐名的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先驱。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的"词家大宗"。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两位杰出女性的诗词主题和表达方式同中有异。狄金森的诗作主要涉及爱情、自然和死亡(宗教)等主题;李清照的词作则以爱情、自然和国家民族为重。即使是同一主题,她们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将她们的作品对照研究,能更清楚地窥见她们各自文化传统的某些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3.
The Nobel Prize for Peace has been awarded for over 100 years. While the formal criteria for selection have not changed, there has been an evolution in the kind of choices mad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ose choices I have grouped individual winners into five distinct categories. The two largest groups are national leaders working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system and peace activists. The other three are: opponents capable of exercising force who agree to stop using it; individuals pursuing justice, freedom and/or rights nonviolently as a prelude to peace; and those offering selfless service. Some winners have focused on ending conflict. This kind of peace is sometimes called `negative'. Others have sought a `positive' peace, one based on justice. While at least one woman falls into each of the categories, those which involve the application of law and/or force have only one woman each. Women are primarily peace activists. They won in ten of the seventy-one years that individuals won. Three won in the first fifty years. There was then a thirty-year hiatus, but since 1976 eight women have been winners. They vary in nationality, age and class, but in only one case did the individual work through well-established institutions. Most acted either as individuals or were founding participants in new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44.
狄金森的唯美主义倾向,体现在她诗艺策略上的隐秘和固守两个方面。诗歌中对谜语地广泛应用,加大了读者诠释诗歌的难度;选择隐居生活和拒绝出版更直接说明了狄金森捍卫艺术自足和审美独立的决心。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固守自己的艺术手段,通过大量似非而是的语言和独特的韵律格式以及特殊的标点符号,使诗歌笼罩了一层神秘难解的气氛。  相似文献   
45.
自然、死亡与爱情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一生反复吟咏的主题。她是基督教的叛逆者,却构想着自己心目中的上帝;她热爱自然又害怕自然;她追求真爱却一生独身。本文在对女诗人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进行具体分析之后,揭示了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然、死亡与爱情的双面观。  相似文献   
46.
依据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总是互相合作,遵守一定的合作原则,以达到相互了解、彼此配合,从而使谈话得以顺利进行;而当人们不遵守合作原则时,则可能出于某种目的或原因,话语隐藏了一定的会话含意。本文根据艾米莉在对话过程中对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综合时代及个人背景来解析主人翁复杂性格、悲剧命运的成因,加深对作品深刻意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47.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可谓天衣无缝,但在这种无缝衔接的下面却是事件的错乱安排。情节是读者获取小说连贯或主题的重要依据。可以说,衔接把错乱的情节缝合在了一起,但并没有促成小说的连贯。要获取小说的连贯,了解故事的真相,读者需要重新审视错乱的情节,按照时间先后重新排序。《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衔接和连贯的反常规关系体现了现代小说的构篇特点。  相似文献   
48.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20世纪伟大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凸显出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与超凡卓越的想象力.引入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来解读福克纳投射在爱米丽身上的女性主义诗学观具有重要意义.南北战争后,以“南方淑女”形象为典型代表的南方传统的塑型过程以及其捍卫方式,考察爱米丽通过自我建构过程实现对南方传统的颠覆与反拨,解读在南北双方文化的碰撞、杂糅与商讨过程中爱米丽实现自我救赎的方式,以此透视福克纳对南北方怀有的情感.  相似文献   
49.
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讲述了南方小镇上一位贵族老处女爱米丽的悲剧生活。本文从南方社会强烈的社区意识对女性人性的压抑、对传统的眷念与爱米丽追求个人幸福的个人主义表现之间的冲突来分析爱米丽的反叛人生。她强烈的自我和自主意识使她敢于自由选择,不屈不挠地与镇上的人对抗,为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女人所应有的追求幸福和爱情、自由和尊严的权利而做出大胆的抗争与反叛。  相似文献   
50.
《一朵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花》作为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沿袭了其小说的南方背景和结构奇特的写法,这些又更好地支撑着该小说寓意的多元性和复杂性。通过对主人公爱米莉身份的多重性和玫瑰花寓指的不确定性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的分析,展示出福克纳创作思想中对人性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